网站主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

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冶金节能绿色发展从“节水”开始

发布时间:2018-1-19 10:36:26  

有专家指出,要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5%的目标任务,需要节能8亿吨标准煤以上,其中技术节能量约占50%。

近年来,在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之下,以钢铁冶炼为代表的冶金业在中国面临深度转型。“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设备更新改造”,这为钢铁冶金企业节能改造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引领。

     “钢铁企业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越是在目前企业形势好的情况下,越是要居安思危,越是要考虑长远,要充分重视企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工作。”2017年10月27日,在江西鹰潭举行的“中国冶金水系统节能新技术研讨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新创说。

     江西三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川集团)董事长李建林对此深有体会。三川集团旗下的三川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川节能)长期专注于钢铁等行业水系统节能改造。近年来,其与唐山钢铁、邯郸钢铁、舞阳钢铁、山西建邦钢铁、高义钢铁等企业合作,通过对水泵等核心装置的改造,帮助企业在水系统循环中实现平均节电率30%以上。

     李建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节能改造技术正受到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节能协会冶金节能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新创在研讨会上介绍中国冶金行业节能工作情况

     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23%,居世界第一位。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产业。有数据显示,中国黑色冶金行业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1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2%。由此可见,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都至关重要。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5%,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对能耗总量和强度实行“双控”政策。这就要求钢铁企业自觉承担起为绿色发展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吨钢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能源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量大面广的风机、水泵节能技术改造普及速度很快。

     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近3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有业内专家表示,下降的原因“主要归功于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导致的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但是,李新创也指出,目前中国钢铁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仍然很高,企业之间绿色发展水平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行业面临的环保、碳减排压力仍然巨大。

     中国节能的途径主要有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三种。有专家指出,要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5%的目标任务,需要节能8亿吨标准煤以上,其中技术节能量约占50%。

     绿色发展从“水”开始

     钢铁生产是水与火的交融,其生产工序几乎都需要用水。中国的钢铁企业用水指标偏高,节水节能潜力巨大。

     在钢厂,循环水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能耗大户,主要用于冷却生产设备,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新上马一大批石油化工及钢铁企业。限于当时综合国民经济水平较低,在项目建设上投入有限,并且循环水系统作为辅助性工艺环节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用现在的标准来判定,很多循环水系统或多或少存在各种缺陷,尤其在节能减排指标上,与国际上一流的企业相比,落后很多。”李建林告诉本刊记者。

     近几年,一些先进的钢铁企业开始逐步重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探索循环水系统的节能降耗方式。

     全球单体工厂规模最大、工艺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装备为支撑,配套先进的节水工艺,目前已形成了“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规模化综合利用模式,全面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其能源环保部动力调控室主任李进国告诉记者,“近三年我公司平均吨钢新水消耗量2.15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5%以上,在全国冶金行业名列前茅。”

     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的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钢铁行业取水量从2000年的40.1亿立方米降低至2014年的28.6亿立方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继军在有关研究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吨钢取水量逐年下降,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高,节水绩效有效改善,用水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实现了“增钢不增水”。

http://www.tlsjnxh.com